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学会 组织机构 新闻动态 交流合作 科学普及 生物学竞赛 学会期刊 学会通讯 继续教育 会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回顾: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大讲堂成功举办
来源:国家动物博物馆 时间:2023-04-17 
 

      由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国家动物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大讲堂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里,连续进行了三场讲座,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加,给广大动物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大型知识盛宴。

 

      春天是一年中最适合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季节,也是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期。然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环境的破坏,野生动物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和危险。本系列讲座旨在通过名家名师权威解读动物相关知识,从而向大众宣传“关爱野生动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理念。在周六的讲座中,首先登场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孙忻老师。孙老师是国家动物博物馆首席科普专家、原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为我们带来的讲座题目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在以往的讲座中,孙老师和科普爱好者分享较多的是国外的野生动物现状及保护情况,但是在此次讲座中,孙老师与大家主要探讨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孙老师首先介绍的是犀鸟和黑琴鸡。犀鸟通常栖息在低地和山地森林中的灌木丛和草地中。犀鸟的脚趾非常大而强壮,尤其是后脚趾,可以用来抓住树干或者攀爬树枝。一些犀鸟的脚趾上还长有倒刺,可以用来防御天敌。尽管犀鸟的体型比较小,但它们的嗓门却非常响亮,可以传播到很远的距离。它们会用叫声来宣示自己的领地,吸引异性或者警告天敌。同时犀鸟在繁殖的过程中会巧妙地利用树洞对妈妈孵化鸟宝宝进行保护。现场的小观众都因为犀鸟这些有趣的行为时不时发出惊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