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2日,万众瞩目的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北京九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由国际保护生物学会(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SCB)创立,是保护科学领域标志性的国际学术会议。第一届保护生物学大会于1987年在美国蒙大拿洲的博兹曼举行,此后在非洲、澳大利亚、欧洲、北美与南美等地举行,影响日隆,被誉为世界保护领域的奥林匹克。本届大会是第一次在亚洲举行,因此备受各方的关注和支持。大会为期6天,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和国际保护生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学会、北京动物学会协办,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学者和生物保护人士参加。
开幕式由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主持,大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DIVERSITAS中国委员会主席陈宜瑜院士、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和国际保护生物学会主席Georgina M. Mace教授到会致词。陈宜瑜在致词中首先代表大会组委会向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表示欢迎,随后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况。陈宜瑜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继续支持关于中国保护领域的研究项目,并欢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到中国与中国科学家开展广泛的合作,以推动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李家洋也在致词中表示,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研究机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本届大会也是中国保护学者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机会。贾治邦局长在致词中介绍了我国政府的保护工作,和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以及政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颁布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大力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目标。贾治邦表示,在全人类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伟大实践中,中国一定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届大会的召开,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迅猛的经济发展,使中国在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承载了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加巨大的环境挑战。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退化、沙漠化及湿地消失、过度放牧与草场退化、入侵种、水污染与缺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可能会导致中国严重的经济浪费、社会冲突与健康损耗。面对任重而道远的自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2009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开幕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能减排、绿色产业作为未来的政府工作重心,可见中国政府保护环境的态度。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保护: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会议通过大会报告、研讨会、展览、墙报、短期课程和野外考察等形式,积极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资源需求之间的和谐,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气候变化,世界屋脊的生物保护挑战,湿地、河流及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及恢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机遇,海洋保护未来方向等受到全球关注的环境热点。
这次大会促成了世界各国保护生物界的专家学者的集会。同时中国代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物保护工作者、学者、教授共同讨论保护生物学,全球变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各自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本届大会必将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环境保护、世界持续发展的盛会,它亦将唤起更多的公众和组织机构投身环境保护之中。(孙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