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三家联合于2012年9月15~16日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日活动。并且得到上海桃奇宝俱乐部的大力支持。活动主题为:“动物一家亲”。为期2天的活动内容主要是:(1)听专家讲座;(2)看展览;(3)做游戏三个环节。具不完全统计两天的受众人数约500人。我会副秘书长张永文,工作人员张欢,动物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郭红杰和唐爽老师,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黄承明研究员及全体工作人员,桃奇宝俱乐部4名工作人员,2名志愿者,共计16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科普日活动期间,博物馆参观门票实行半价优惠。
为期两天的活动中,许多观众来到博物馆这座知识殿堂愉快地体验了了解动物、保护动物的神奇之旅,并参加3项活动。
1.参观了历时近三个月的《人类亲缘——灵长类多样性与人类起源》特展;
这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动物学会等单位以灵长类动物为主题举办的综合展览。
2.聆听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彦捷老师作的《灵长类的行为与认知》报告;
苏老师身为资深心理学教授,在讲堂上更是注意和观众们的互动,再加上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台下虽座无虚席但却鸦雀无声,大家都在认真聆听台上的讲解,苏老师旁征博引,向观众们娓娓道来一个奇特的灵长类心理及认知世界。讲座围绕着哺乳与断奶、攻击与和解、语言与意识和思维与文化四个方面展开,苏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一个个真实的使用工具的能力、情感表达和利用不用声音进行沟通等实验为观众层层剖析了金丝猴、黑猩猩、倭黑猩猩等非人灵长类动物,由此得出它们不但具备极高的智力水平,而且有感情、有自我意识。共有80多位观众听了讲座,观众均是通过国家动物博物馆网站自愿报名并免费听讲座、免票参观国家动物博物馆。
博物馆副馆长黄乘明研究员还在讲座结束后向苏老师赠送了他翻译的《希望: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把讲座推向了一个高潮。有近20位成人及小听众提了涉及诸多领域的问题,苏教授均一一进行了详尽解答。该讲座互动性很强,很受群众欢迎,他们均纷纷表示希望多举办此类益公讲座,让社会大众了解更多动物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民众的保护意识。
3.参与“动物一家亲”互动游戏
活动分为:(1)动物展示:易拉宝展示(A.内容为动物sos;B.消失的恐龙)共涉及14种动物。(2)“它们远离了”主题游戏:以普遍受小朋友们关注的一大类灭绝动物恐龙为对象,制作了“恐龙棋”、“恐龙蹦蹦跳”、“恐龙翻翻棋”,供小朋友们现场参与,这个主题游戏主要是将恐龙及濒危动物方面的知识印制在棋卡和棋盘上(如霸王龙,它的体重、身长、它的分布、生存年代等信息介绍),通过制定的一些规则进行分组竞赛和终极挑战两个环节。分组竞赛中两人一组分组比赛,由最简单的翻翻棋开始竞赛,4位胜利者再开始竞赛蹦蹦跳游戏,最终1位参与恐龙棋游戏胜利者获得大奖(恐龙棋一幅)。终极挑战为:胜利者参加复赛,在30秒内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回答(提供恐龙知识的题目),回答正确的可以获得奖品1份。对于参与活动的公众,均有参与奖品赠送,以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活动期间,共赠送奖品200余份(中国动物学会制作的保护动物徽章、挖掘恐龙玩偶、恐龙贴纸、机械手电筒、笔等)。
此活动在形式上突出参与互动,充分调动了小朋友和观众的参与热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活动现场摆放了很多宣传保护动物的海报、宣传单页等供群众选择,并向观众们详细介绍濒危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朱鹮、褐马鸡、扬子鳄、黑颈鹤、藏羚羊、麋鹿的知识。
全国科普日活动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大科普活动,自2004年开始,每年9月的第3个周末举办,为期1周。中国动物学会作为社会公益性团体,在科普工作中,特别在关注宣传野生动物的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活动旨在唤起更多的公众关注动物,保护动物,充分发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的科普观念,让社会大众在参与科普活动中有所收获;同时用先进手段传播科学,让广大公众也能领略前沿科学的魅力。
中国动物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