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国际动物学大会于2012年9月1~9日在以色列海法召开。来自美国、中国、以色列、德国、希腊、法国、加拿大等国的200多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国际动物学会副主席、以色列海法大学Abraham Haim教授组织了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包括大会报告、分组报告、专题讨论及墙报交流等内容。会议期间,各国与会代表分别发言,主要学术领域包括:
1) 海洋哺乳动物生物学(组织人:Bester Marthan)
2)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组织人:Burgave Seema)
3) 生物适应的限制性(组织人:Horowitz Michal)
4) 行为生态学、行为神经分泌学与社会行为(组织人:Koren Lee)
5) 城市化、农业和入侵导致的啮齿类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变化(组织人:Khylap Liudmila & Kotrnkova Elena)
6) 自然灾害中动物的恢复(组织人:Lukyanova Larisa)
7)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组织人:Halpern Malka)
8) 食物网循环的生态和进化(组织人:Northfield Tobin & Sade Asaf)
9) 繁殖性和行为性繁殖(组织人:Rokade Pramond)
10) 动物对光污染的行为和生理应激(组织人:Hoelker Franz)
11)生态生理学(组织者Arad Zeev、Wang De-Hua)
国际动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织了由30多名中国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其中,我会副理事长王德华研究员与以色列专家共同主持了生态生理学分会场学术报告,并作了题为“生殖对免疫抑制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取决于使用的具体标记物(Inferred effects of reproduction 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oxidative damage are critically dependent on the exact markers used)”的学术报告。另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江华、李义明、何宏轩、宋延龄、李欣海等几位研究人员在会上进行了学术报告。
本次国际会议是世界动物学界最高级别国际会议,也是国际动物学会四年一次的重要会议。张知彬研究员向大会与会代表汇报国际动物学会秘书处4年来的工作,介绍了中国动物学的发展前沿。同时,中国动物学会秘书长魏辅文研究员和孙江华研究员作为国际动物学会后备执委参加会议,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为将来竞选ISZS主要领导职位打下基础。
派团参加本次会议,促进了我国动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动物学科技工作者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中国民间科技组织与其他国家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巩固和确立了中国动物学科技工作者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扩大和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动物科学界影响,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
下届会议将于2016年在日本冲绳召开,会议议题为“变化世界中的动物学”。
国际动物学会 熊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