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计划出版专刊,凸现了特色
按照2012年编委会制定的出版计划,完成了6期的出版工作。其中正刊2期;专刊和专题5期,即《动物遗传多样性、发育与进化专刊》[33(6)]、《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模型专刊》[34(2)]、《动物生态学与多样性保护专题》[34(2)]、《鱼类多样性专刊》[34(4)]。
为兼顾国内和国外读者的需求及刊物国际化发展趋势,在2012年出版3期“英文版”基础上,2013年完成英文版共计5期,刊发英文稿件25篇。
二、召开了编委会,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根据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为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能力,2013年起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按照第一主办单位副所长(主持工作)姚永刚主编的建议,由编辑部组织了与其相关信息的通报及征求科研人员创办新刊动议的调查,并在编委会上进行了专门讨论。经过编委们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创办新的、影响因子起点高、学科范围比较窄/小领域的英文刊需要有强有力的稿源支持,研究所目前暂无财力、人力等。结合《动物学研究》实际,就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为了保持更广泛的英文稿源,在继续接收中文稿件的前提下,鼓励翻译优秀中文稿件,加快英文化进程。同时多组织刊发英文综述,以提高影响因子。对已录用的中文稿件及时发布在网刊最新录用栏目,以获得优先发表权。根据编委会精神,会后形成了2014年《动物学研究》工作计划,正在报经主编、副主编同意。
三、编委和审稿人发挥了强有力的学术指导和把关作用
2013年2~8月送审稿件约130人·篇次(对215位审稿人作了邮件致谢);主编、副主编审定7期,并把审稿工作前移,参加部分稿件初审。组织稿件占刊发稿件的35%,有的期次达75%。及时发现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培养编辑对学术问题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例如:使用实验动物,论文应标明“研究得到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微卫星标记要有出处,新测定DNA序列要有GenBank登录号,文章刊发后及时跟进DNA序列在GenBank的释放和检索更新;规范标本保存单位名称写法;规范英文单位名称写法等。
四、编辑工作进一步深入
对第1期中文版面进行了改版,与英文版面尽可能协调。因组织专刊,编辑部的工作量超过往年。为加强编辑期刊质量中的作用,把按流程分段负责重新改为责任编辑制。根据2014年改为单月初出版的进度,在今年第5期就提前至单月出版。
五、加强了网络传播
撰写“鱼类多样性专刊导读[2013,34(4)]、“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模型专刊导读 [2013,34(2)]、 2013年主编新春寄语[2013,34(1)]等,加强对专刊和刊物的宣传作用。
利用各种会议传送宣传资料,如在第五届国际生命条形码大会、第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化会议、第六届中国理论生态学研讨会、“进化生物学”暑期班发送宣传资料近1000份;另外,也积极向行业会议报送参展期刊和宣传页,如第23届全国图书博览交易会、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提出了本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的广告语。
通过E-mail Alert发送第2—5期目次4196封,得到部分老作者的反馈。
专刊的出版,进一步扩大了本刊的影响。如鱼类多样性专刊出版后,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所等一次购了20本;“云南鱼类名录”的进展报道被凤凰网、中国日报网、新华网、云南网和新民网等多家网站及《春城晚报》等媒体报道或转载。
本刊入选 “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综合排名第8位;国际他引影响因子排名第32位;被ProQuest收录;连续第三次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期刊,在9种科技期刊中排在第1位。根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动物学研究》影响因子0.531,在昆虫学\动物学类期刊中排第2(总共11种);总被引频次830,本类排名第5;综合评价总分59.0,本类排名第3。在1930种期刊中,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