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东北三省动物学研究与保护学术论坛于2018年8月31日~9月2日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隆重召开。由辽宁省动物学会、黑龙江省动物学会和吉林省动物学会联合主办,辽宁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承办。来自东北三省及其他省市高校、科研院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的23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鸟类学家联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赖仞研究员(国家杰青)两位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辽宁大学校长潘一山教授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国家杰青)乔格侠研究员,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吉林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冯江教授,黑龙江省动物学会理事长王进军教授及辽宁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张春田教授出席会议。
大会开闭幕式由辽宁省动物学会秘书长佟艳丰教授主持,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万冬梅教授主持了特邀报告。本次论坛共有5个大会报告,雷富民研究员报告题目为“为什么西南山地具有丰富的鸟类物种多样性?”;赖仞研究员报告题目为“动物环境适应分子机制”;张树义教授报告题目为“关于蝙蝠的一点科研工作”;吉林大学张胜博士后报告题目为“转基因动物生产及早期胚胎发育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张明海教授报告题目为“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与进化适应机制”。大会设置了3个分会场,包括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场、动物系统发育与进化专场和研究生专场;分会场报告57个,展出墙报52份;评选出研究生优秀学术报告奖以及优秀墙报奖若干。通过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墙报展示,与会代表在土壤和寄生原生动物、底栖动物组成、海洋贝类与节肢动物生态与养殖,昆虫多样性与传粉昆虫和蚕业资源利用,古昆虫化石与环境,动物寄生线虫遗传、原口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抗病防御机制,鱼类的DNA条形码鉴定,鸟类繁殖与遗传多样性、禽流感、谱系地理与野鸟生态保护,哺乳动物形态、食性、蝙蝠回声定位、色觉系统发育,与SARS病毒协同演化,干细胞克隆转基因动物生产与发育,东北虎豹及野生动物医学与保护生物学,摩梭人的母系演化等研究方向和领域,从形态分类、宏观生态、分子药理、系统发育与演化,资源利用与保护等角度,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东北地区动物学研究与保护的发展和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