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学会 组织机构 新闻动态 交流合作 科学普及 生物学竞赛 学会期刊 学会通讯 继续教育 会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会通知 > 工作动态
第十五届中国鸟类学大会在东北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来源:张雁云 时间:2019-10-30 

2019年8月8日至11日,第15届中国鸟类学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Avian Research》、东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动物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协办。大会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鸟类学”为主题,来自我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及美国、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家的600余名代表参会。
开幕式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雁云教授主持,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常青研究员和鸟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教授、台湾自然博物馆颜重威研究员等老一辈鸟类学家作为大会特邀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大会邀请了东北师范大学王海涛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员、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沈圣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做了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嘉妮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鑫博士做了大会青年报告。王海涛教授基于16年的长期研究工作,探讨了洞巢鸟类的繁殖策略和信息利用,从多个角度揭示了洞巢鸟类的生态及其适应性;杜卫国研究员介绍了鸟类和爬行类胚胎的行为热调节以及胚胎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这种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跨界比较,为鸟类学研究拓展了新思路;沈圣锋研究员的报告强调了环境条件对鸟类合作行为及其种群特征的影响,揭示了环境压力对生物进化的驱动作用;雷富民研究员介绍了鸟类对第三极特殊环境的适应,解析了高原特殊环境下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物种的形成、适应和维持机制。陈嘉妮博士利用巧妙的控制实验,探讨了鸟类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对配偶选择的影响,为认识生物的进化开拓了新的视角;王鑫博士分析了多种雁鸭类的迁徙模式,探讨了鸟类迁徙的驱动因素,挑战了“绿色波浪假说”这一候鸟迁徙中的主流观点。这些报告代表了我国鸟类学相关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此外,本届大会学术报告所展示的研究成果中,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如采用卫星跟踪技术精确研究候鸟的迁徙活动和时空特征,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监测鸟类的活动行为和分布格局等等。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表型组等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在鸟类的生态、进化及适应性研究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鸟类学的发展。

本届大会还特别邀请了2位国外学者做大会报告,普林斯顿大学的David Wilcove教授分享了他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研究,介绍了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对鸟类群落特征的影响;广西大学的Eben Goodale教授介绍了他在斯里兰卡、印度和我国南方地区对鸟类混合物种集群行为的研究,探讨鸟类群落稳定性的维持机制,强调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维持物种间关系网络的重要性。这些工作对我国鸟类学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结合国际鸟类学界近年关注的黄胸鹀种群急剧下降这一问题,大会设置了“黄胸鹀的现状与保护”专题,我会代表与来自俄罗斯、日本和蒙古等国家的学者共同研讨黄胸鹀的受胁现状和保护对策。另外,本届大会设置了2个研究生英文报告专题,锻炼研究生的英文表达能力,助力研究生走向国际学术交流的舞台。

本届鸟类学大会采用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共设6个特邀大会报告,2个青年大会报告,8个专题报告会,13个口头报告会,其中包括研究生英文报告专题2场,共计139个报告;圆桌讨论会1个,外国学者与研究生面对面交流会1场,以及73个壁报。学术报告的内容涉及领域广泛,涵盖了鸟类学多个研究领域的主题,既有经典的鸟类学研究领域,如鸟类多样性及其调查与监测、栖息地生态、繁殖生态,保护生物学等领域,也有近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如候鸟的迁徙生态、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鸟类的生物地理学研究、鸟类的适应性进化及其机制以及鸟类的个性差异及其生态后果等。大会报告围绕“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鸟类学”这一主题,学术报告质量高,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鸟类学研究全面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报告多方位地呈现了面向国家需求、服务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的鸟类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参会的青年鸟类学者学术思想活跃,交流踊跃,反映出我国鸟类学发展的强大后劲。

北京爱鸟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地理全景知识产权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德鲁伊科技有限公司、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广州博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Lotek Wireless Inc.、上海瑾瑜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命世界》、深圳市优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武汉红视热像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林业出版社、杭州粤海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为本次会议提供支持,特此鸣谢。
 

 


 
附一:报告题目/主题及报告人/主持人:
大会报告题目及报告人:
1.次级洞巢鸟繁殖对策选择与信息利用                       王海涛
2.爬行类和鸟类胚胎应对巢温变化的行为和生理对策    杜卫国
3.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land-use change and climate change on birds
David Wilcove
4.鸟类合作行为的生态原因与后果                              沈圣峰
5.Mixed-species bird flocks: behavior, community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Eben Goodale
6. 鸟类对第三极环境的适应                                        雷富民
 
大会特邀青年报告题目及报告人:
1. 鸟类的学习与认知                                                 陈嘉妮
2. 绿色波浪不是草食性水鸟春季迁徙的普遍驱动因素  王鑫
 
大会专题报告会主题及主持人:
1.猛禽的保护生物学                           邓文洪,詹祥江
2.黄胸鹀的现状与保护                        陈承彦
3.鸟类迁徙机制                                  杨晓君,曹    垒
4.鸟类适应性演化的分子机制             屈延华,赵华斌
5.鸟类调查与监测                              崔    鹏,胡慧建
6.鸟类繁殖策略                                 吕    楠,赵金明
7.鸟类地理                                        吴永杰,斯幸峰
8.物种分化与保护遗传                       包新康,王    楠
 
口头报告会主题及主持人:
1.鸟类行为学研究                           卢    欣,万冬梅
2.研究生英文报告会1                     刘    阳,Peter Halvarsson
3.鸟类保护生物学                           董    峰,鲁长虎
4.水鸟生态学                                  邹红菲,王文娟
5.鸟类繁殖与亲代投入                    刘    阳,阙品甲
6.研究生英文报告会2                     吕    楠,Peter Halvarsson
7.鸟类群落与多样性                       李春林,张    强
8.鸟类适应性进化                          李东明,宋    刚
9.鸟类学技术与方法                       马志军
10.城市化与鸟类                            张迎梅,高学斌
11.鸟类寄生虫                               邹发生,Peter Halvarsson
12.巢寄生机制研究                        梁    伟,夏灿玮
13.栖息地选择                               丁长青,周立志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中国动物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06-202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05064604号 联系方式:czs@ioz.ac.cn,010-6480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