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联系我们  
 
banner
  首 页 关于学会 组织机构 新闻动态 交流合作 科学普及 生物学竞赛 学会期刊 学会通讯 继续教育 会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会通知 > 工作动态
黔金丝猴保护工作座谈会暨黔金丝猴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来源: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时间:2024-09-14 
 9月7日,黔金丝猴保护工作座谈会暨黔金丝猴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梵净山脚下的铜仁市江口县召开。江西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魏辅文出席并讲话,会议期间,实地调研了黔金丝猴研究中心和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相关专家出席会议。
     黔金丝猴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仅分布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梵净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内。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目前,黔金丝猴数量有850只左右,多年来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增长。
魏辅文院士在调研黔金丝猴研究中心和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表示,必须大力加强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加入到黔金丝猴的研究中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与成长空间。勇于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探索黔金丝猴的世界。
     “近年来,贵州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尤其在黔金丝猴的救助、繁育等保护工作上,值得称赞。”会上,魏辅文院士说,通过本次黔金丝猴保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他充分感受到了贵州各级主管部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切实践行。同时,也看到了政府和主管部门更为开放的合作态度,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力量和团队参与到黔金丝猴保护和科学研究事业中来。
魏辅文院士表示,黔金丝猴的保护重点在“繁”“救”,要持续加大对黔金丝猴保护工作的重视,发挥黔金丝猴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平台作用,积极协调调动各方科技力量,重点攻关黔金丝猴种群繁育壮大和救助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同时,加快建立健全系统性的生态体系保护机制,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高质量保育生物多样性。
     为更好地开展对这一旗舰物种和伞护种的有效保护,他建议尽快采用先进的研究技术和手段,如基因组、宏基因组、非损伤性采样等各类技术,实施黔金丝猴种群历史动态变化、濒危机制、社会结构、行为生态学、分子生态学适应机制等综合性研究,在获取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加强种群数量监测、繁育研究,完善救助保护措施,拓宽保护空间,更好地推动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工作。

202497日,魏辅文院士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金丝猴研究中心调研。(李鹤 摄)

202497日,魏辅文院士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金丝猴研究中心调研。(李鹤 摄)

202497日,魏辅文院士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地调研。(李鹤 摄)

202497日,魏辅文院士在黔金丝猴保护工作座谈会暨铜仁市黔金丝猴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向学军 摄)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中国动物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06-202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05064604号 联系方式:czs@ioz.ac.cn,010-6480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