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学会 组织机构 新闻动态 交流合作 科学普及 生物学竞赛 学会期刊 学会通讯 继续教育 会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会通知 > 工作动态
中国动物学会2023年年报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秘书处 时间:2023-02-15 
 一、学会工作亮点

2023年,中国动物学会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党的指导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在中国科协和理事会的领导下,得到了挂靠单位、分会、专业委员会、省动物学会以及广大会员的鼎力支持,加强学会的民主建设。学会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灵活组织并成功举办了包括学会学术年会、专业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学术交流、科普活动和国际合作项目,发挥了学会的学术引领作用。派团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认真履职,积极争取在国际组织的任职,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在本会国际动物学领域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这些活动,中国动物学会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学术影响力,也促进了动物学科研究与保护工作的发展,为动物学的学术繁荣和社会公众科学认识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

 

二、学会党建

2023年,中国动物学会的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增强了学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继承并发展了前一年的工作经验,学会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党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和责任感。

主要活动包括组织党员参与学习交流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其中2023411日晚在沈阳召开的理事扩大会议暨理事会党员大会上,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知彬作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宣讲,带领理事及各省学会、分会秘书长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2023922-23日,贝类学分会在厦门举办了主题为“践行授人以渔理念,传播水产育种技术”的党建活动。在此活动中,包振民院士做了“现代水产育种技术概论”的主旨报告,深入探讨了水产育种技术的历史和现代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活动不仅提升了党员的专业知识,还强调了党和国家对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党委委员多次学习党的时事新闻和精神。

学会秘书处所在管理支撑第一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今年以来,第一党支部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了主题鲜明的主题党日和参观见学互动。通过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较好地调动起所属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党员的理论学习与学习实践相互融合发展,更加积极热情,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步增强。

组织开展走进大国重器 助推科技创新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创新,第一党支部联合挂靠单位团委赴怀柔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参观学习。同志们观看了怀柔科学城宣传片,听取了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对怀柔科学城的介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材料基因组平台露台俯瞰怀柔科学城起步区全貌,并先后参观了北京大学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以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之后,大家前往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纪念馆进行参观,深入了解中国科学院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历程。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作为“国家队”和“国家人”,老一辈科学家们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永葆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以及乐观向上、排除万难的奋斗精神。参加活动的党员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崇高品格,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员意识,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更好地服务于研究所的科技创新及管理支撑工作,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管理支撑第一党支部前往颐和园耕织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实地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党员同志们一致认为要牢记历史,坚定信仰信念,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科学、严密和有效的思路举措,聚焦主责主业,服务支撑科研创新,为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关键之年贡献力量。

2023年学会的党建工作在提升党员政治素质、推动学科发展和加强学会内部凝聚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学会的党建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和落实,为学会的长期发展和动物学科研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和精神支撑。

 

三、理事会会议

学会2023年始终贯彻民主办会精神,学会党委、理事会、常务理事民主决策,充分发挥监事会监督作用。

1.理事扩大会议暨理事会党员大会于2023411日在沈阳召开。魏辅文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报告学会20215月至2022年工作情况,张知彬党委书记作学习党的二十精神宣讲,理事们讨论并决定学会第十九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规模,理事会规模初步为135人,常务理事规模为43位。通过现场几个省市动物学会和有关单位的承办申请和陈述,理事会决定2024年学会第十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在昆明举办,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云南省动物学会承办。

1. 第二十五次常务理事会(通讯会议)于202348日以通讯形式召开,主要议题是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通知要求,学会秘书处就征集到的各单位推荐的2023年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向常务理事汇报并征求常务理事的意见,常务理事会一致同意征集到的问题和难题作为本会向中国科协推荐的2023年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

2.第二十六次常务理事会(通讯会议)于2023710-12日以通讯形式召开,主要议题是审批蛛形学专业委员会换届结果。换届结果经全体常务理事投票,结果为全票通过。

3.第二十七常务理事会(通讯会议)于2023711日以通讯形式召开,主要议题是学会就两院院士候选人评审结果及青年托举项目评审结果进行审议。经专家评审会投票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结果为:推选中国科学院候选人:雷富民、李保国、李枢强;推选中国工程院候选人:李喜和。另投票决定第九届青年托举工程项目候选人:吴悠、谢海波、毛帆,常务理事一致同意专家评审会评审结果。

4.第二十八次常务理事会(通讯会议)于202387-10日以通讯形式召开,主要议题是审批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细胞与分子显微技术学分会、兽类学分会换届结果。换届结果经全体常务理事投票全票通过。

5.第三十次常务理事会(通讯会议)于20231010-12日以通讯形式召开,主要议题是审批动物行为学分会换届结果。换届结果经全体常务理事投票全票通过。

 

四、学术主要工作

(一)智库与决策咨询

1. 推荐2023年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截至2023331日,学会按中国科协要求组织推荐“2023年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4月常务理事对征集到的问题难题进行评审一致同意,同意3个科学问题和2个工程难题作为本会向中国科协推荐的2023年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2. 推荐2023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动物学会积极参与了“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的推荐工作,开展了项目的征集和公示,截止1130日共征集并向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推荐了5个项目。

3. 智库工作与前沿议题讨论 学会继续发挥智库的作用,组织专家针对“濒危动物保护”、“淡水动物养殖与资源保护”等关键议题,完成了2个智库报告,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

(二)学术交流

本会共组织召开或承办了21次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共有8855位专家、学者等参加,收到论文摘要3072,篇,共有278位专家作大会学术报告,1862位代表作专题学术报告,墙报展示626篇。

1.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会议  47-10日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友谊宾馆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及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承办。来自全国的368名专家学者参加(其中正高职称107人,副高职称83人,中级及初级职称50人,研究生138人)。主题为“寄生虫学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专家们提出了寄生虫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并就相关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征集了中英文摘要共计235篇并辑录成集,内容涉及寄生原虫、蠕虫、节肢动物与媒介、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和全健康四大专题,充分展现了我国寄生虫学工作者在寄生虫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寄生虫组学、寄生虫遗传变异及基因编辑、寄生虫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寄生虫代谢与新型抗寄生虫药物(靶标)发现、媒介生物(/生态)学及疫病传播机制、抗寄生虫免疫、新型诊断技术(方法)等国际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

2.中国动物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  410-12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动物学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协办。本次学术年会旨在促进动物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加强国内外动物学研究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推动动物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45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邀请10位中青年专家作大会报告,分为10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共有103位作了报告,收到论文摘要265篇,印制了论文摘要集。

会议期间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及党员理事大会。

3.第十届中国发育生物学PI会议  420-23日在广州市召开由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遗传学会共同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承办。自本届起中国发育生物学PI会议将由华南理工大学长期承办。会议选址在大学城校区琴湖之畔的仁厚里美育基地因此被命名湖论坛Lyre Lake Forum)。

本届论坛邀请了40位近年来在发育生物学领域取得优异科研成果的报告人其中包括15位国家杰青、10位国家优青并有15位发育生物学领域资深学者主持会议。学者们聚焦发育生物学关键科学问题围绕生育力维持、胚胎发育调控、组织器官形成、衰老及损伤修复再生等主题展示了本团队最新的研究进展。会议报告均为未发表的研究内容充分展现了发育生物学领域相关的新现象、新机制和新观点参会专家学者讨论热烈交流充分并对琴湖论坛的举办给予一致好评。

4.动物行为学分会常务委员会议暨动物行为学前沿进展学术研讨会 513-1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主办,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动物行为学分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以及特邀中青年学者共71人参加。会议重点讨论中国动物行为学前沿进展及专业委员会换届事宜。由多个单位的学者围绕动物行为学的各个研究层面作了13个学术报告,覆盖了动物行为机制、功能适应、发育和系统进化等方面。召开了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了动物行为学研究发展的未来热点方向和换届候选委员推荐及条件,以及即将在南京市召开的年会的筹备事宜​​

5.第六届全国发育生物学大会 714-16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由内蒙古大学、中国遗传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主题为“Development and homeostasis”(“发育与稳态”)。清华大学孟安明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劲松和徐国良院士、昆明理工大学季维智院士、复旦大学林鑫华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黄勋研究员、南京大学杨中州教授等120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及发育生物学工作者共聚一堂,分享和讨论发育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征集论文摘要120篇,壁报展览102篇。会议共进行学术报告134个,其中大会特邀报告9个,12个分会场专题报告共110个,青年论坛报告15个,内容涉及早期发育与表观遗传调控、胚胎形态发生与器官发育、干细胞与细胞命运决定等领域。

6.中国动物学会蛛形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讨论会 714-17日在贵州省铜仁市铜仁学院举办。有来自32家单位的150余名师生参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枢强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徐湘教授、湖北大学刘杰教授、西南大学王翊教授等40名师生围绕各自研究领域作了学术报告,全面系统的展示了近期的研究动态和取得的研究进展;15名师生亦以墙报形式展示了近期主要的研究成果。推选产生了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及负责人。

7.原生动物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726-30日在太原市召开。来自国内外7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75位代表参加。收到论文摘要223篇,涵盖自由生活和寄生原生动物的分类与系统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领域。会议设有5个大会报告、12个中型报告,81个一般报告,以及83位代表的墙报展示。

8.2023年第八届全国斑马鱼研究大会  84-7日在青岛市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和山东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和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近90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及斑马鱼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征集论文摘要234篇和壁报展览121篇。本次大会以“从基础到应用-斑马鱼研究的新范式”为主题,107位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学术报告,18位青年学者在青年学者论坛作报告。85日,斑马鱼分会召开常务委员会,讨论了2025年第九届全国斑马鱼研究大会申办事宜,讨论了2024年全国及国际斑马鱼PI大会,计划争取2026年国际斑马鱼PI大会在中国深圳举办。同时,宣布2024年国际斑马鱼大会将在日本京都举行。

9.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811-1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近200名专家代表和研究生参加。此次会议主题为“内分泌学与良种繁育”,与会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安排了10个大会报告和45个分会场报告。收到了85篇论文摘要。进行了比较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推选​​

10.第十一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811-14日在桂林市举办。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和广西动物学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承办。全国69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47名代表参会,收到论文摘要126篇。会议共设了5个专题会议,84个专题报告和18个墙报,探讨动物生理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11.两栖爬行学分会2023年大连学术研讨会  818-20日在大连市举办,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学分会主办,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共计320余位代表参会。本次会议涵盖了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保护生物学、分类学等多个领域。邀请了计翔教授雷富民研究员尚德静教授、车静研究员、杨仕隆教授、孙宝珺副研究员分别做特邀报告。专家们从不同领域的角度探讨了两栖爬行动物学的前沿问题和挑战,为参会者带来了学术启示,引起了参会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本届会议交流学术报告112项,其中大会报告6项,分11专题,有106位进行了报告。论文摘要集收录了142篇摘要。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23年度委员会会议,对大会议程、委员职责、分会管理及发展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

12.细胞与分子显微技术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  822-25日在贵阳市溪山里酒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70位科研人员、教师、技术人员、博士后和学生参加。本次会议共收录论文摘要88篇。研讨会包含大会报告、前沿技术报告、研究生/博士后论坛和壁报交流,报告内容涵盖了细胞、分子及显微技术在不同物种研究中的最新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参会代表对近年来新出现的细胞与分子显微技术以及采用相关技术所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分会进行了委员会的换届,推选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委员。

13.第十六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  于826-2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中国生态学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和国际动物学会联合主办,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协办。来自全国的135个单位、595名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和资源保护的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安排了4个大会报告,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的“东亚淡水鱼类多样性历史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重建”、山东大学王德华教授的“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的生理生态学:从个体到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员的“蛇类的起源与演化”、三峡大学周友兵教授的“物种互作与森林更新动态”。本届研讨会设置了10个专题,涵盖动物生态与行为、生理适应、遗传与进化、分类与系统演化、全球变化的生物学效应与种群生态学、种间关系与协同进化、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景观生态与栖息地保护管理、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设立了6个分会场,共有180位代表做了口头报告,47位代表用墙报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会议收集了285篇会议摘要。此次学术研讨会分享了我国在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兽类学、动物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的学术交流,为该领域科研工作者和保护管理者深入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14.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全国动物行为学第九次学术研讨会  1013-1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主办,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动物行为:有趣、有情、有益”。本次会议参会人员410人(含学生代表190多人),分别来自国内115家高校及研究机构。此外剑桥大学、格罗宁根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以色列威兹曼科学研究所等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有人员参会。另外,还有8家企业的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参会人数为行为学分会历次学术会议之最。会议有六位国内外专家受邀做了大会报告,会议还组织了三个大会青年报告,会议从收集到的186篇摘要中,筛选出114个专题报告(其中在职人员与研究生比例为60:54)和47个壁报,本次会议大大促进了我国动物行为学与其他学科共通共融的新发展,为该领域科研工作者和保护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15.第十九届中国鸟类学研究生研讨会(翠鸟论坛) 于1018-1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和生命科学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全国39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2名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会议。8位专家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董路教授主持。研讨会邀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李代芹教授和浙江大学冯少鸿研究员做了专家报告。李代芹教授以鸟粪蛛为例,介绍了自己的行为生态学研究成果。浙江大学冯少鸿研究员以“Avian comparative genomics in the B10K project”为题介绍了万种鸟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并为同学们进行了答疑解惑。研讨会共有32位研究生做了口头报告,57位同学进行了壁报交流,报告内容涉及到鸟类保护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会议还组织了南京师范大学校园观鸟活动,观察到了国家重点保护的白琵鹭、红脚隼、凤头蜂鹰等珍稀濒危鸟类。本次研讨共推选出5金翠鸟10银翠鸟,以及8个优秀壁报。

16.第十七届中国鸟类学大会  1019-2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内外939名代表参与,收到论文摘要和墙报307篇,有302篇收录到论文摘要集中。大会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鸟类学研究”,邀请5位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邀请5位青年专家作青年大会报告,26个单元的185个专题报告,6个圆桌讨论会,以及106个壁报展示,各种形式的报告总计307个。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科学基础与实践”边会,探讨国内外鸟类研究的丰硕成果​​。无论是参会人数还是报告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本届大会学术研讨及交流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了鸟类学众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既有鸟类的个体行为、种群和群落生态、繁殖和保护、适应性进化等长期关注的传统研究领域,也有全球变化与鸟类响应、寄生虫与传染病生态、城市鸟类多样性、鸟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等近年来受到关注的热点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不仅开拓了鸟类学研究的新方向,也推动了传统领域更深入的研究,反映了我国鸟类学研究蓬勃发展态势。

17.十二届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  114-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隆重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以“虾蟹健康养殖新业态”为主题,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主办,宁波大学、教育部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水产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绿色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动物学会、浙江省遗传学会、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水产学会承办,宁波蟹达人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协办。来自世界各地高校、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地方渔业部门领导、企业代表500余人参会;收到论文摘要189篇。大会主会场邀请领域内12位专家做特邀报告,四个分会场共有104位科研人员、研究生作专题报告,进行主题研讨,共同研讨虾蟹养殖产业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促进产业进步,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虾蟹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

18.第一届中国保护生物学大会  1124-27日在广州市长隆举行。来自208家单位,包括科研院校、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林业主管部门、非政府组织的920余人参加,收到论文摘要226篇。会议安排11个大会特邀报告和204个分会场报告,涵盖保护演化生物学、保护生态学、保护行为学与保护生理学、保护基因组学与宏基因组学、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及动物疫病等主题。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动物学会保护生物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保护生物学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在保护实践中的作用,决定保护生物学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间隔期间组织小型研讨会​​

19.生物地理学分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 1221-24日在四川省南充市成功召开,由中国动物学会生物地理学分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76家单位的268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议,收到论文摘要93篇。大会由9个特邀大会报告、5个青年大会报告、80个专题报告共同构成。80个专题报告分三个专题进行——谱系生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时空分布及保护生物地理学和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与会学者通过汇报最新研究进展,拓展了合作。

20.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2023年学术研讨会  1229-31日召开。全国各地8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1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保护鱼类资源,促进渔业发展”,大会共邀请了9名专家做大会主题报告。共计80位科研人员做了分会场报告,140名研究生在鱼类学青年研究生学术论坛做了报告交流。

(三)国际学术会议

1.第五届世界生殖生物学大会  913-15日在北京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世界生殖生物学大会组织由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泰国等七个国家的生殖生物学会联合发起,每三年举办一次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大会主席乔杰院士和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王红梅研究员分别致开幕词。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的889位代表及53位志愿者参会,其中外宾76位。收到论文摘要184篇,其中外宾45篇。会议邀请7位国际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有94位在七个主题会场作分会场报告,有132个墙报交流,覆盖“生殖医学”、“卵巢与卵泡”、“睾丸与精子”、“子宫植入与胎盘”等多个主题。组织了“辉凌专题研讨会”,促进生殖科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七国生殖生物学会召开了主席团会议,讨论世界生殖生物学大会的未来发展,希望建立世界生殖科学联盟​​

2.组团赴马来西亚古晋参加第29届国际灵长类学会议  会议于819-25日召开。来自全球60个国家的灵长类研究者与保护者600多人参会,其中我国西北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大学等14个科研单位和保护区的灵长类学者代表近40人参加了不同专题讨论并作了报告。同时,西北大学郭松涛教授代表中国同行组织了中国灵长类保护的新见解”的专题会场,共有10位国内外专家做了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召开了理事会,西北大学李保国、郭松涛二位教授参加了大会的理事会会议。国际灵长类学会理事会开展了第31届(2027年)国际灵长类学大会举办权竞标演讲和答辩。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组成了以西北大学李保国教授为主席,郭松涛教授为秘书长,国内多家单位的专家及国际专家参与的承办组委会,经过长达8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准备,中国承办组委会以“促进人类与灵长类和谐共存”为大会主题,经过激烈竞标,最终成功获得了2027年第三十一届国际灵长类学大会承办权。此次竞标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国际灵长类学研究该领域中已拥有了重要的话语权,并且得到了国际研究学者的广泛认可。

3.组团参加第十一届国际甲壳动物学大会  李新正研究员作为国际甲壳动物学会中国区域执行理事,与会议组委会联系为意向参加国际甲壳动物学大会的国内学者发邀请函、协助向欲参会者工作单位说明情况、鼓励有亮点成果的同行同事参会等,最终6位大陆甲壳动物学者赴新西兰惠灵顿参加国际甲壳动物学大会;避免了作为国际上一支重要甲壳动物学研究力量缺席本次大会。作为国际甲壳动物学会执行理事,李新正研究员参加了第十届国际甲壳动物学大会期间举行的国际甲壳动物学会理事会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并确定了2022年夏季会议上提出的2024年甲壳动物学会夏季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时间、地点,讨论了2025年之后夏季会议和第十一届大会的举办时间、地点的意向和有意承办这些会议的各国甲壳动物学会的情况和会议组委会主要负责人的情况。积极与各国会议代表接触,交朋友,宣传中国动物学会及其甲壳动物学分会的组织情况、会员情况、甲壳动物学各分支学科(分类与系统发育、遗传育种与水产养殖、深海甲壳动物学等)的科技发展情况,同时为南京、青岛的同行牵线搭桥,促成与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甲壳动物同行学者在真虾类、铠甲虾类系统发育研究、淡水蟹类分类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合作或合作意向。

4.组团赴印度尼西亚参加第八届国际鸡形目学术研讨会和世界雉类协会World Pheasant Association执委会会议,履职。张正旺教授积极推动制定珍稀濒危雉类研究与保护的国际合作计划;了解国际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积极争取世界雉类协会对我国珍稀濒危雉类保护工作的指导和资助。

这些活动和成果再次证明了中国动物学会在促进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水平、弘扬科学精神和推动学术成果转化方面的显著成就。通过这些活动,学会不仅提高了自身影响力,还为动物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国际组织任职 

1.202362日,国际斑马鱼学会(The International Zebrafish Society, IZFS)正式宣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刘峰研究员当选为该学会的候任主席。国际斑马鱼学会是全球斑马鱼研究领域中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之一,自201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国际斑马鱼研究、促进信息及资源交流,加强斑马鱼研究人员的国际凝聚力和合作。

2.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辅文院士7月赴美国参加学术交流,并参与国际哺乳动物学家联合会执委的竞争。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联合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财务官及执委,魏辅文院士当选国际哺乳动物学家联合会执委。

3.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李保国教授和郭松涛教授继续被选为国际灵长类学会(International Primatological Society, IPS)的执委。

五、人才培养

1.推选院士候选人 根据中国科协的部署,学会积极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推选工作,展示了学会在学术界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

2.青年托举人才工程候选人推荐 68日,本会启动了第九届青年托举人才工程项目候选人的推荐、评审工作,本会推荐了3名候选人到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体,最终有2名入选中国科协第八届青年托举人才工程项目。

六、科学普及

学会发挥了科普传播阵地的作用,通过组织科技和文化传播活动,受益人数达40余万次。这些活动主要围绕动物学主题,以保护动物和动物学系统知识为主线,包括科普讲座、科普文章和短视频征集宣传、动物标本大赛等。全年约有6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10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这些活动,从而在提升公众对科普的认知与响应上贡献了力量​​

1. 202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514日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举行,共计43003名高中一二年级学生。21个省举办了初赛,参与初赛学生数达387688名。采用电子试卷形式,试题由全国竞赛委员会于考试当天早上发送至各省分会考点,实施了严格的试卷接收和分发流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组织巡视组巡视江苏、重庆、云南赛区,全面监督考试流程,包括试卷接收、印制、密封、分发、考试情况、答题卡扫描等,确保考试过程的公正性。各省分会及全国竞赛委员会按照T值成绩计算,进行核对,各省分会将前100200名学生原始机读卡寄到全国竞赛委员会,经过严格复核,公示学生成绩。按照成绩评出一等奖2347名、二等奖5501名、三等奖8251名,奖项在网站公示​​

2.第三十二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  812-16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北京学校举行。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队参赛,555名选手、领队、教练等142人。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孟安明院士等领导出席,全国竞赛委员会主任魏辅文院士介绍竞赛情况。竞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实验考试涵盖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植物生物学。按照成绩产生金牌150枚、银牌260枚、铜牌145枚。一等奖前50名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

3.科普大讲堂  中国动物学会成功举办了10期科普大讲堂,这是学会在科普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此系列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动物学知识的认识,尤其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生物进化与适应、动物行为等领域。每一期大讲堂都邀请了动物学界的权威专家学者,包括国内外著名生物学家。这些专家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深入见解,为听众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洞见。每次讲座以线下科普宣传讲座为主,并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扩大宣传面和受益人群​​。讲座涵盖了从野生动物保护到生物进化的多样主题,反映了动物学领域的广泛研究方向和深度。讲座涵盖了从野生动物保护到生物进化的多样主题,反映了动物学领域的广泛研究方向和深度。

大讲堂成功吸引了广泛的受众群体,包括学生、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广大公众。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传播了动物学知识,还提升了公众对动物学重要性的认识。

4.第五届中国动物标本大赛  1110-14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办。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这项赛事旨在推动国内动物标本行业的沟通交流,提高工艺水平,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本届大赛致力于使标本制作更好地服务于动物教学、研究、科普教育及标本收藏工作,推动中国标本行业的发展。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等5个单位联合主办共同主办,并得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支持。大赛规模空前,数十家企业或个人送来的作品超过400件,标本个体数量超过600个。参赛作品主要包括兽类、鸟类等脊椎动物及雕塑、骨骼等。为确保比赛的公正性,设立了由动物学、标本行业和艺术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独立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评审。经过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43件,二等奖131件,三等奖126件。此外,在开幕式前一天,举办了相关的研讨会,探讨国内动物标本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5.科普文章和短视频征集宣传活动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指示精神,学会开展了与动物相关的科普文章和科普短视频征集活动,主题为“尊重自然、保护动物”。征集到的科普文章和短视频经过专家评审,选出5篇文章和5个视频用于宣传​​

七、学术期刊

本会主办或与其他学会、挂靠单位联合主办8种科技刊物,其中英文期刊4种,均能认真地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严格评审,把关期刊学术论文的质量,编排规范化,积极推进期刊国际化。

1.加强期刊管理,提高本会期刊建设

组织专家对学会为第一主办2种期刊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指导期刊把握政治方向,健康发展,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指导不同期刊不同定位,建设在国际同专业领域有影响的科技期刊,同时打造好中文期刊,更好为动物学科技工作者服务。

2.本会英文期刊办刊的学术质量不断提高

Zoological Research(动物学研究)刊发了高质量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及综述文章,尤其关注重点领域如疾病动物模型、药物研发等。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根据2023年公布的2022ISI JCR, Zoological Research(动物学研究)2022年影响因子为4.9,(Q1分区,在176种动物学学科SCI期刊中排名第2),根据Elsevier数据库于202355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ZR  Citescore7.2,在动物学科(Animal Science and Zoology)的456种期刊中排名前4%(第17位);在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中位于动物学一区。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版,ZR以影响因子5.661WJCI指数2.971,居动物学学科149种期刊榜首。ZR继续由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 (20192023)项目支持出版,入选202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两篇论文入选“F5000”项目”,两篇文章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全部201篇)。

Current Zoology(动物学报)根据2023年公布的2022ISI JCR, Current Zoology(动物学报)的影响因子为2.2,平均5年影响因子为2.4,在SCI动物学领域176个专业期刊中排名34位,位于Q1区。2023年有6期专刊出版,发文128篇。学术影响力趋于稳定,排名在JCI Top 5%以内。

Avian Research  2023年是期刊由科爱出版的第二年。编辑部与编委会合作,顺利完成了年度出版任务。期刊加强了内容质量管理,规范了同行评议和出版伦理,提升了综合影响力。2023年,期刊每期印数为50册,全年印数200册,总收稿量约205篇,比2022年增加15%。共发表文章81篇,比2022年增加28.6%。根据科睿唯安公布的期刊引证报告,2022年期刊影响因子为1.8,在鸟类学SCI期刊中排名第4位,继续保持在JCR鸟类学期刊Q1区;在中国科学院的期刊分区中,位于生物学大类2区,鸟类学小类的1区。期刊2022年度总被引频次为591次。​​​​

《兽类学报》 2023年全年编辑出版6期,发表文章79篇,平均发表周期约7个月。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占92.7%,其他资助占6.9%,无基金资助0.4%。截至目前投稿137篇,退稿43篇,退稿率31%。该刊被Scopus、《生物学文摘》等国外数据库以及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NKI等国内数据库收录。CSCD最新数据显示,影响因子为0.8531,位居生物科学动物与人类学期刊中第二;总被引频次677次,位居第二,H指数为5,位居第一。CNKI数据显示,影响力指数为167.109,复合类影响因子2.181,在99种期刊中位居第29名。Scopus数据库中2023年《兽类学报》的 CiteScore数据为1.2​​

《动物分类学报》(Zoological Systematics:发表19篇论文,其中原创文章16篇,通讯与信函3篇。收到投稿25篇,拒稿率25%2023年该刊的ISI JCR影响因子为0.86

《动物学杂志》  收稿量215篇,刊载文章122篇,退稿109篇(50.7%)。基金资助论文占93.4%,共出版6期,平均每期约20.3篇文章。

《蛛形学报》 半年刊,主要刊载蛛形动物的分类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完成编辑部成员调整,如期出版2期。已与万方数据库签订合作协议,计划于2024年加入更多数据库。

《生物学通报》 2023年收到1885篇稿件,退稿1500篇,送外审945篇次,录用328篇,共刊载了234篇文章。这表明期刊维持了严格的审稿标准和高质量出版要求。

这些期刊通过严格的审稿流程和高质量的出版标准,为动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八、2024年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是创新服务形式、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依托分会(专业委员会)开展专题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海外)学术交流与联系,扩大和提高学会的国际影响力;加强科普工作,组织国内中学生生物学科竞赛;积极举荐人才,促进青年人才的培养;发挥本会学科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加强学会期刊建设,分类指导,努力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努力打造特色一流学会。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中国动物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06-202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05064604号 联系方式:czs@ioz.ac.cn,010-6480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