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学会 组织机构 新闻动态 交流合作 科学普及 生物学竞赛 学会期刊 学会通讯 继续教育 会员专栏
关于学会
 
历史沿革
机构简介
历届领导
现任领导
学会章程
监事会
理事会党委
  现任领导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学会 > 现任领导  
中国动物学会领导(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秘书长)

 

理事长:魏辅文 院士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江西农业大学校长

    研究领域:长期从事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是国际上濒危动物保护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率先将种群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新技术引入到大熊猫研究中,阐明了大熊猫的种群历史、濒危过程及演化潜力。揭示了大熊猫在食性转换和特化历程中如何在形态、行为、生理、遗传和肠道微生物等方面产生适应性演化的规律。阐明了栖息地破碎化导致大熊猫孤立小种群崩溃的机制,推动了国家大熊猫放归和栖息地廊道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 Nature Genetics, PNAS, Current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上发表。“大熊猫适应性演化与濒危机制研究”成果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9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2021年获国际分子生态学奖。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副理事长(以姓氏笔画为序):

包振民

 刘  峰 

 李劲松

杨  光

 何舜平

陈广文

陈启军 施  鹏

 

 

 

 

 

 

 
高绍荣

颉  伟

董贵信          

秘书长:胡义波 研究员

胡义波,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2011年至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创新研究员;2019年2月晋升为研究员。长期从事大熊猫、小熊猫、扭角羚、雪豹等濒危哺乳动物的保护遗传学、适应性演化和基因组学研究,围绕趋同演化、协同演化和染色体演化,遗传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和濒危历史等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相关论文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PNAS、Science Advances、Genome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Ecology、Ecology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并得到了国际同行和科学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2018年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20年入选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

研究领域:保护基因组学

 

 

 


 

 

附件下载:
 
  中国动物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06-202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05064604号 联系方式:czs@ioz.ac.cn,010-64807051